港铁链通海西!国投湄洲湾港推动港铁联运业务持续发展
2024年10月1日,伴随一声声汽笛鸣响,首列由国投湄洲湾港发往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的敞口集装箱专列缓缓启动,这标志着公司在保障区域能源供应、优化福建省能源化工运输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崭新步伐。
万华化学化工用煤首发
一、党建引领,港铁共铸发展基石
2018年7月1日,公司装火车业务正式开通,作为南昌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第一座投产的铁路装车楼,拥有技术先进、高效环保的天然优势。然而,在实际运行后却面临诸多问题,出现了铁路方面因装车新工艺管理经验不足、作业规范繁杂且相互制约,港口方面新工艺新设备投用、生产组织方式不成熟、与铁路协同配合效率低等情况,导致投产初期每天仅能发运一列火车,装车楼产能难以充分发挥。
港铁共建会议
针对这一制约公司全局性和战略性发展的瓶颈问题,2018年8月中旬,公司第一党支部与莆田东站支部开展联合共建,迅速成立“装车楼作业条件下铁路煤炭装车系统效能攻关项目组”,集结公司及铁路方技术、生产、安全方面的骨干专家力量,从技术工艺、生产组织、安全保障、港铁协同等方面持续开展效能提升攻坚,历经三个月,就实现了从每天发运1列至每天发运3列的快速提升。2020年,公司上线福建省首台用于煤炭装车的自动化牵引拨车机,实现了牵引作业和装车作业集控。2021年5月,公司率先实现福建省内“散改集”自动化装载,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海铁联运中转站。
二、科创领航,港铁共建创新高地
公司充分发挥“港铁共建”党建引领优势,与铁路部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以《装火车标准作业法》为核心,深入实施创新创效研究,不断优化装车工艺,持续提高装车效率,各项指标均超预期完成。2021年实现日均5列稳定运行,2022年5月突破日均6列,2023年1月首次突破日均7列大关。公司的《装车楼作业条件下铁路煤炭装车系统效能提升攻关项目》荣获第六届国投交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装车四步法”入选“2022年国投交通科技创新期刊”。
第六届国投交通科创成果一等奖
三、客户至上,港铁共赢市场新机
公司不断巩固深化重点客户关系,积极开拓铁路沿线用煤客户,把握时机推动港、铁、电三方达成战略合作,优先保障华电永安、华电邵武、赣能丰城、大唐抚州等闽、赣地区电厂,构建区域电煤供应海铁联运通道,担负起煤炭运输保供重任。
火车在港生产作业
福建能化集团下属水泥厂长期通过汽运转运煤炭,在了解到汽运无法有效稳定供应的情况下,公司急客户之所急,第一时间协同铁路克服不同操作工序及暂未更新扫卡系统等多重不利因素,于2021年5月17日成功通过铁路发运集装箱的方式向水泥厂转运煤炭,为铁路业务开辟新路径。在充分汲取水泥煤保供经验的基础上,公司积极走访周边化工客户,促成公司、万华化学、铁路公司三方合作,并在2024年10月1日向万华化学发运第一列化工煤专列,实现铁路供煤业务多元化发展。
四、携手并进,港铁共绘美好蓝图
当前,国投湄洲湾港装火车效率步入新阶段。客户与港口间的信息协同已在商务运营数字管控平台上实现,但客户、港口与铁路间的信息交互存在线下信息交互效率低下且难以形成信息交互记录的问题。装火车作业存在车型混编、货种拼装、集装箱等多种作业模式,对操作人员熟练度要求较高,需不断适应车型的变化、煤种的变化,标准化程度依赖个人操作水平。
智能化装火车平台项目
2024年,为了实现标准作业线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公司围绕《装火车标准作业法》、火车装车生产组织过程和作业控制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赋能进行需求分析,建设信息协同交互平台,采用移动采集技术,实现客户、港口、铁路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联通。公司计划通过基于《标准作业线的智能化装火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研发应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采用闭环反馈控制和控制逻辑数据自学习技术实现装车自动控制,结合自动平卡改造和自动喷胶装置,实现装车、平卡、清扫、喷胶一次成型的全过程装车无人化控制。
国投湄洲湾港港区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投湄洲湾港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化党建引领工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双一流”品牌建设,为建设国内一流的专业化煤炭码头而奋勇前行。